仲秋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长期熬夜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但并非直接导致癌症。癌症的发生通常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熬夜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增加患癌概率。
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褪黑激素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分泌减少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熬夜还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机体对异常细胞的清除能力减弱。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引起慢性炎症状态,而慢性炎症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熬夜人群往往伴随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也会叠加增加患癌风险。
部分特殊职业人群如医护人员、夜班工人等,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期熬夜,这类人群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激素相关癌症发病率确实较普通人群有所升高。但癌症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单纯熬夜这一因素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癌症。有研究显示,长期熬夜人群若能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其患癌风险可显著降低。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加工食品摄入。定期进行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特别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早期筛查。如出现长期疲劳、体重莫名下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