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耳朵肿了可能与外伤、过敏反应、中耳炎、外耳道炎、淋巴结肿大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冷敷、抗过敏治疗、抗生素治疗、消炎处理、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诊治。
孩子耳朵肿可能是由于碰撞、挤压等外力作用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耳廓红肿、压痛,可能伴有皮下淤血。家长需立即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冷敷患处10-15分钟,重复进行可减轻肿胀。若出现皮肤破损,应使用碘伏消毒液清洁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让孩子抓挠受伤部位,防止继发感染。
接触花粉、尘螨或进食海鲜等致敏物质可能引发耳部血管神经性水肿。常伴随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状。家长可给孩子服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记录孩子发病前24小时接触物和饮食,帮助医生判断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套。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会导致耳周组织肿胀,多继发于感冒。孩子可能出现耳痛、发热、听力下降,婴幼儿会频繁抓耳哭闹。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止痛。家长需避免让孩子躺着喝奶,喂食后保持直立姿势20分钟,用温热毛巾敷耳部缓解不适。
掏耳不当或游泳进水可能诱发外耳道感染,表现为耳道红肿、渗液伴剧烈疼痛。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抗菌,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家长需用医用棉签轻轻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禁止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洗澡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保持耳道干燥。
耳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扁桃体炎、腮腺炎等邻近器官感染。触摸可发现耳垂下方有活动性硬结,可能伴有发热。需治疗原发疾病,如确诊腮腺炎需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家长应给孩子准备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痛、呕吐等并发症表现。
日常需保持孩子耳部清洁干燥,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褶皱处。选择宽松柔软的枕头,避免睡觉时压迫患耳。监测体温变化,记录肿胀程度和伴随症状。若肿胀持续超过48小时不消退,或出现高热、化脓、听力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处理,防止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