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训练、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疗。该损伤通常由跌倒时手掌撑地、肘关节过伸、直接暴力撞击、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医生通过牵引和反牵引技术使骨折端对合,随后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4-6周。复位后需定期拍摄X线片监测位置,避免肘内翻等并发症。
2、克氏针固定:针对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后经皮穿针。常用2-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仍需石膏保护3-4周。该方法创伤小但存在针道感染风险,需每日消毒针眼部位。
3、切开复位:适用于严重移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例。采用肘后侧切口暴露骨折端,使用预弯钢板或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中需探查尺神经,术后需预防异位骨化。
4、功能康复:拆除固定装置后开始渐进式训练。初期进行钟摆运动和温水浴,2周后增加主动屈伸练习,6周后引入抗阻训练。康复过程中需避免暴力被动牵拉。
5、疼痛控制:急性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严重肿胀时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合并神经症状者需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夜间疼痛明显者可尝试冷敷。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等效钙质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痂形成。3个月内禁止参加足球、滑板等高风险运动,建议选择游泳等非负重锻炼。定期复查时需评估提携角变化,发现肘内翻超过15度需考虑截骨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