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需综合干预,不存在单一特效药,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神经营养药如甲钴胺及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
非甾体抗炎药是缓解神经根炎症反应的核心药物,塞来昔布选择性抑制COX-2酶,胃肠道副作用较小;双氯芬酸钠通过阻断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适用于急性发作期。需注意心血管及消化道风险监测。
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活性形式,可促进受损神经髓鞘修复,改善下肢麻木症状。联合腺苷钴胺使用能增强神经细胞代谢,疗程通常需持续4-8周,但需排除维生素B12缺乏症导致的假性疗效。
乙哌立松通过抑制γ-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减轻腰部肌肉代偿性紧张。与氯唑沙宗相比中枢镇静作用更弱,适合需保持清醒状态的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等不良反应。
甘露醇静脉滴注适用于急性神经根水肿期,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压迫症状。使用需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通常与呋塞米交替应用,避免反跳性水肿。
氟比洛芬酯贴剂通过透皮吸收实现靶向镇痛,相比口服制剂全身副作用更低。利多卡因胶浆硬膜外注射可阻断疼痛传导,需在影像引导下由专业医师操作。
药物治疗需配合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腰椎牵引等物理治疗。恢复期建议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训练,避免弯腰搬重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体重超标者需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当出现马尾综合征或进行性肌力下降时,需考虑椎间盘切除术或椎间融合术等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