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牙膏可通过抑制真菌、缓解瘙痒、收敛创面等方式辅助改善脚气症状。脚气通常由红色毛癣菌感染、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共用物品接触、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部分牙膏含氟化物、氯化锌等成分,对红色毛癣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薄荷醇等清凉成分可暂时缓解瘙痒,但无法替代抗真菌药物。临床常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剂、硝酸咪康唑软膏等针对性治疗。
牙膏中的薄荷脑通过刺激冷觉受体减轻瘙痒感,适用于水疱型脚气初期。伴随脱屑或糜烂时需配合1%克霉唑溶液湿敷。持续瘙痒可能与继发细菌感染有关,需就医排除丹毒等并发症。
含铝盐的牙膏可暂时收敛脚气糜烂面渗出液,但会刺激开放性伤口。趾间浸渍型脚气应使用3%硼酸溶液冷敷,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避免穿不透气鞋袜加重潮湿环境。
小苏打牙膏可中和足部酸性环境,抑制真菌繁殖。每日洗脚后需彻底擦干趾缝,撒布达克宁散剂保持干燥。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防止真菌扩散。
旅行等缺药情况下,含茶树精油的牙膏可短期替代处理。正规治疗需持续用药2-4周,顽固病例需配合紫外线照射。趾甲受累时应口服特比萘芬片配合环吡酮甲涂剂。
脚气护理需每日更换纯棉袜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避免赤脚行走于公共浴室。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增强皮肤抵抗力,选择透气网面运动鞋减少足部出汗。症状加重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皮肤科就诊,长期不愈可能继发淋巴管炎或蜂窝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