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脚气瘙痒可通过保持足部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穿透气鞋袜、避免抓挠、口服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共用物品、环境潮湿等原因引起。
足部潮湿是真菌繁殖的温床,每日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清洗后需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间。可撒布医用滑石粉或抗真菌粉剂吸收汗液,避免穿塑料材质等不透气的鞋子。
局部使用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软膏或特比萘芬凝胶等抗真菌药物,涂抹范围需超过皮损边缘2厘米。用药前清洁患处,疗程通常持续2-4周,症状消失后仍需坚持用药1周防止复发。
选择吸湿排汗的棉质或羊毛袜,每日更换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鞋子交替穿着并置于通风处,必要时使用紫外线鞋内消毒仪,避免与家人共用拖鞋、浴巾等个人物品。
抓挠会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瘙痒剧烈时可冷敷或轻拍患处。合并细菌感染出现红肿渗液时,需联合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外用制剂,严重者需就医进行脓液引流。
顽固性脚气可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等系统性抗真菌药,肝功能异常者慎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人群需排查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日常饮食需限制高糖食品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增强皮肤抵抗力。选择透气网面运动鞋,运动后及时更换鞋袜。若出现发热、淋巴管炎或皮肤溃疡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创面处理与静脉用药。合并灰指甲者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家庭环境保持通风干燥,浴室地板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