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脚气可通过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片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受损、共用物品接触等因素引起。
联苯苄唑乳膏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发挥杀菌作用,适用于趾间糜烂型脚气。硝酸咪康唑乳膏可抑制真菌麦角固醇合成,对水疱型脚气效果显著。特比萘芬片作为口服抗真菌药,适用于顽固性角化过度型脚气。
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主要致病菌,可能与长期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创伤有关,通常表现为趾缝脱屑、足底水疱、剧烈瘙痒等症状。保持足部干燥可抑制真菌繁殖,每日需更换吸汗棉袜。
5%醋酸铝溶液浸泡可收敛止痒,适用于急性渗出期。尿素软膏能软化角质层,帮助药物渗透治疗厚皮型脚气。紫外线照射可辅助杀灭表皮真菌,每周2-3次为宜。
治疗期间需对鞋袜进行沸水烫洗或阳光暴晒。公共场所避免赤脚行走,健身房浴室应穿防滑拖鞋。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指甲剪、毛巾等个人物品。
糖尿病患者更易继发真菌感染,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加重症状,需适当补充动物肝脏、全谷物等食物。
治疗期间建议选择透气网面运动鞋,避免连续穿同一双鞋超过两天。每日用硫磺皂清洗足部后彻底擦干,特别需注意趾缝部位。饮食可增加富含锌的海产品摄入,促进皮肤修复。症状持续两周无改善或出现化脓需及时就医,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延长用药周期至4-6周。运动后立即更换潮湿袜子,游泳前后使用抗真菌喷雾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