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体重不增加可能与遗传因素、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导致基础代谢率较高,能量消耗过快,表现为体重增长困难。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食欲正常但体型偏瘦的特征,可通过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的摄入量,配合规律力量训练帮助增重。若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患者常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调节肠道菌群,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少食多餐。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代谢,引发消瘦、心悸、多汗等症状。确诊后需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严重者可考虑放射性碘治疗。治疗期间应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未控制的糖尿病因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加而体重下降。患者需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配合血糖监测。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某些癌症如淋巴瘤、胃癌等会消耗大量能量导致进行性消瘦,可能伴随乏力、贫血等症状。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靶向治疗。营养支持可选用肠内营养粉剂,必要时静脉补充氨基酸和脂肪乳。
建议每日保证充足热量摄入,增加坚果、牛油果等高能量健康食物,适当进行抗阻运动促进肌肉合成。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若持续下降超过3个月或伴随发热、疼痛等症状,需尽快到消化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避免自行服用增重药物,所有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