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指睾丸功能异常导致睾酮分泌不足或精子生成障碍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睾丸功能衰竭、下丘脑-垂体病变、遗传性疾病、药物因素、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睾丸本身病变导致睾酮合成不足,常见于睾丸炎、睾丸外伤、隐睾症等。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体毛稀疏、肌肉量减少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十一酸睾酮软胶囊、丙酸睾酮注射液等雄激素替代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
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典型表现为睾丸萎缩、不育伴头痛或视力障碍。可通过头颅MRI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必要时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液促进睾丸功能恢复。
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可导致睾丸发育不良,患者常表现为无精症、男性乳房发育。确诊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以雄激素替代为主,如十一酸睾酮胶丸,严重乳房发育可考虑整形手术。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或阿片类药物可能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性功能减退,停药后多数可恢复。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甲睾酮片改善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可能干扰睾酮合成代谢。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谨慎补充十一酸睾酮软胶囊,并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抗阻训练有助于维持肌肉量。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瘦肉等,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靶器官功能,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服用雄激素类药物,所有治疗均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