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总胆红素偏高可能引发黄疸、肝功能损伤、胆道梗阻等问题,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或肝硬化。总胆红素升高主要与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功能障碍、胆汁排泄受阻等因素有关。
总胆红素偏高最直接的危害是引发皮肤、巩膜黄染。当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胆红素会沉积在皮肤黏膜,表现为全身皮肤发黄,可能伴有皮肤瘙痒。这种情况需排查溶血性贫血、肝炎等疾病,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片、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细胞坏死或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需避免饮酒,必要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
胆红素排泄障碍可能由胆管结石、肿瘤压迫等引起,表现为陶土样便和浓茶色尿。梗阻持续存在可继发胆管炎或胰腺炎,需通过ERCP或手术解除梗阻,可配合使用消炎利胆片、茴三硫片等利胆药物。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时,非结合胆红素超过342μmol/L可能穿透血脑屏障,引发嗜睡、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这种情况需立即进行蓝光治疗或换血疗法,必要时使用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
持续胆汁淤积会导致肝内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扶正化瘀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严重时需考虑肝移植。
发现总胆红素升高应完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熬夜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胆结石患者应控制胆固醇摄入。出现皮肤黄染持续加重、意识障碍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