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健康问题。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主要危害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视力减退等。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持续升高的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弹性下降,增加血管破裂或堵塞的概率。脑出血和脑梗死可能引起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冠状动脉硬化可诱发心绞痛,严重时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长期高血压使心脏负荷加重,左心室为克服外周阻力而代偿性肥厚。心肌重构最终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是典型症状。
肾小球内高压状态会造成肾单位进行性损伤。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治疗,高血压肾病是我国尿毒症的第二大病因。
眼底小动脉长期承受高压会发生痉挛、硬化甚至渗出出血。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为四级,严重者可出现视盘水肿、火焰状出血,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甚至失明。定期眼底检查对评估靶器官损害有重要价值。
急剧血压波动可能使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假腔。突发剧烈胸痛呈撕裂样是典型症状,Stanford A型夹层需紧急手术。高血压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胸背痛应立即就医。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保持体重指数在24以下,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检查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超声等靶器官评估项目。出现头痛眩晕、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