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小儿髋关节超声分型主要依据Graf法分为四型,包括Ⅰ型正常髋关节、Ⅱ型发育不良、Ⅲ型半脱位和Ⅳ型完全脱位。该分型通过测量α角和β角评估髋臼发育情况,为临床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提供客观依据。
α角大于60度且β角小于55度,显示髋臼顶骨性覆盖良好,软骨顶形态正常。超声可见股骨头完全位于髋臼内,关节囊无松弛。此型属于生理性成熟髋关节,无须特殊干预,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α角43-59度伴β角增大,提示髋臼骨性顶发育延迟。根据严重程度细分为Ⅱa型生理性不成熟和Ⅱb型病理性发育不良。Ⅱa型常见于3个月以下婴儿,可通过蛙式抱姿促进发育;Ⅱb型需使用Pavlik吊带治疗3-6个月。
α角小于43度且β角显著增大,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但仍有部分接触。超声显示髋臼骨性顶扁平,软骨顶向上移位。此型需立即进行闭合复位并采用支具固定,必要时行内收肌松解术,防止进展为完全脱位。
α角极度减小,股骨头完全脱离髋臼窝。超声可见盂唇内翻嵌顿,关节囊被拉长。该型需住院行牵引复位,失败者需手术切开复位,术后需石膏固定12周以上,远期可能需骨盆截骨术矫正畸形。
建议家长在新生儿期定期进行髋关节筛查,6周龄前发现异常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良好预后。日常避免捆绑婴儿下肢,选择宽松尿布。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支具角度,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复位效果,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母乳喂养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