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监测病情、心理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该疾病通常由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药物损伤或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患儿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瘦肉等,按每公斤体重1-1.2克计算。减少高磷食物如奶制品、坚果的摄入,预防肾性骨病。饮水需根据尿量调整,出现水肿时限制在每日500-800毫升。
家长需注意患儿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呼吸道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疫苗接种前后需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家长应每日记录患儿尿量、血压和体重变化,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并记录晨起和睡前数值。定期复查尿常规、血肌酐和尿素氮,急性期每周1次,稳定后每月1次。观察有无头痛、视物模糊等高血压脑病征兆,出现异常立即就医。
慢性病程可能引发患儿焦虑或抑郁,家长可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解释病情。鼓励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如绘画、阅读等静态项目。避免过度强调饮食限制,用创意烹饪方式改善患儿食欲。学龄儿童需与学校沟通,避免剧烈体育活动。
即使症状缓解也需每3-6个月复查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推荐使用晨起中段尿检测。长期服用激素的患儿需监测骨密度和眼压,必要时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颗粒。随访时携带完整用药记录,包括金水宝胶囊、黄葵胶囊等中成药使用情况。
患儿卧室应保持通风干燥,床单被褥定期阳光暴晒。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空调直吹。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不超过30分钟。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少用煎炸,蔬菜水果需彻底清洗。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1小时。若出现尿液泡沫增多、眼睑浮肿加重等情况,应及时至儿科或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