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结肠癌与痔疮在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疾病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黏膜的恶性肿瘤,痔疮则是肛门直肠静脉丛扩张形成的良性病变。两者主要区别包括发病机制不同、典型症状不同、检查手段不同、治疗原则不同、预后差异不同。
结肠癌由结肠黏膜细胞基因突变导致异常增殖,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高脂饮食等有关。痔疮因肛门静脉回流受阻或血管垫下移形成,久坐、便秘、妊娠等是常见诱因。前者属于肿瘤性疾病,后者属于血管性病变。
结肠癌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血便暗红色或柏油样、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消瘦等全身症状。痔疮主要表现为鲜红色便血滴落或喷射、肛门肿物脱出、瘙痒疼痛,通常无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结肠癌确诊需依赖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病理,配合CT等影像评估分期。痔疮通过肛门指诊和肛门镜即可明确诊断,一般无须病理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肠癌筛查有参考价值,但对痔疮无意义。
结肠癌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早期手术预后较好。痔疮以保守治疗为主,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可行痔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结肠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晚期可能出现转移危及生命。痔疮经规范治疗后大多可控制症状,极少危及生命,但易复发。结肠癌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痔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即可预防复发。
出现便血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结肠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痔疮患者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日常饮食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西蓝花、燕麦等食物,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若确诊结肠癌,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