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儿童发烧是捂还是散热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发烧该不该盖被子捂汗?

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感染、炎症、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发烧时盖被子捂汗并不科学,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建议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额头或腋下等方式帮助降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

2、药物治疗: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头痛等症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次或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次等退烧药物,但需遵医嘱使用。

3、补充水分:发烧时身体水分流失加快,需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品。少量多次饮水,有助于调节体温和促进代谢。

4、休息调整:发烧期间身体消耗较大,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适当减少活动量。睡眠时调整室内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

5、就医指导:若发烧持续超过3天,体温超过39℃,或伴随严重头痛、呕吐、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发烧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发烧38℃,该“捂”还是该“散”??
发烧38℃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适度散热而非捂汗。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过度捂汗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增加身体负担。适度散热可以通过温水擦浴、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衣物等方式实现。同时,多喝水补充体液,避免脱水。 1、发烧的生理机制: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反应,体温升高有助于抑制病原体繁殖。当体温达到38℃时,属于轻度发热,通常不需要过于紧张,但需密切观察。 2、适度散热的方法:温水擦浴是有效散热的方式之一,用温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特别是腋下、颈部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避免使用厚重的被子。 3、补液的重要性: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呼吸散失大量水分,容易导致脱水。多喝水或电解质饮料,如淡盐水、椰子水等,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促进身体恢复。 4、药物辅助降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过量。 5、观察病情变化:轻度发热通常不需要立即就医,但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8.5℃、伴有严重头痛、呕吐、皮疹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感染或其他疾病。 6、饮食调理:发烧期间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汤类、蒸蔬菜等,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7、休息与放松:充足的休息是恢复的关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放松,减少焦虑情绪,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对抗感染。 发烧38℃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适度散热、补液、观察病情变化,并在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降温。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体温,促进身体恢复,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病情加重。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发烧打冷颤是散热还是捂热?
发烧打冷颤是身体在调节体温时的一种反应,属于散热机制。当体温升高时,身体通过打冷颤产生热量,同时通过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来散热。治疗上,应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措施,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1、打冷颤是身体在发烧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体温调节中枢感知到体温升高时,会通过肌肉快速收缩即打冷颤来产生热量,帮助身体对抗感染或其他病因。同时,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也是散热的重要方式,帮助降低体温。 2、物理降温是处理发烧的常用方法。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额头、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使用冰水或酒精擦拭,以免引起皮肤刺激或体温骤降。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也有助于体温调节。 3、药物退热是另一种有效手段。常用的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降低体温。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4、补充水分和休息是发烧期间的重要支持措施。发烧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加快,多喝水或电解质饮料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集中能量对抗感染,促进康复。 发烧打冷颤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通过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热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帮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中暑是因为人体产热大于散热吗?
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人体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调节失衡,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等,需及时降温并补充水分。预防中暑的措施包括避免高温环境、适当补充水分和保持通风。 1、遗传因素 虽然中暑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个体对高温的耐受性可能与基因相关。某些人群可能因遗传原因对高温更为敏感,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中暑症状。这类人群尤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2、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环境是诱发中暑的主要外部因素。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或处于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散热能力下降,易导致体温升高。建议避免在10:00至16:00之间进行户外活动,并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3、生理因素 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会通过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来散热。如果产热过多或散热不足,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引发中暑。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因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中暑。 4、病理因素 某些疾病如甲亢、心血管疾病等会增加中暑风险。甲亢患者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增加,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循环功能不良,散热能力下降。这类患者应在高温天气格外注意,避免劳累和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5、治疗措施 中暑的急救措施包括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或扇风。预防中暑的措施包括穿宽松透气的衣物,适量饮水,并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 中暑的发生与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需综合考虑环境、生理及病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定期监测体温,保持水分摄入,及时休息是避免中暑的关键。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中暑是要散热还是捂被子?
中暑需要迅速散热,捂被子会加重症状。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导致的高热状态,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移至阴凉处、冷敷、饮用清凉饮料等。中暑的原因包括高温环境、剧烈运动、脱水等,治疗关键在于快速降温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中暑的常见原因是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或剧烈运动,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散热,体温迅速升高。脱水也是重要诱因,因为水分不足会影响汗液分泌,进一步阻碍散热。 2、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皮肤发烫、心跳加快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一旦发现中暑,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 3、降温是中暑治疗的首要步骤。可以用冷毛巾敷额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或者用凉水擦拭身体。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4、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非常重要。可以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帮助恢复体液平衡。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这些会加重脱水。 5、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意识障碍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采取静脉输液、药物降温等专业治疗措施。 6、预防中暑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外出时尽量选择早晨或傍晚,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并随身携带水壶,及时补充水分。 中暑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健康问题,及时散热和补充水分是治疗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以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如果症状严重,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热门标签

口吃 肺结核 跟腱炎 慢性附睾炎 房间隔缺损 结缔组织病 脑棘球蚴病 前列腺脓肿 甲胎蛋白异常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