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判断是否存在关节错位可通过观察肿胀程度、疼痛特点、活动受限情况及关节稳定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1、肿胀程度轻度软组织肿胀多提示韧带损伤,若出现快速弥漫性肿胀伴皮下淤血,可能伴随关节错位,建议立即冰敷并抬高患肢。
2、疼痛特点局部压痛局限于外踝多为韧带伤,若触碰踝关节间隙或负重时出现剧烈锐痛,需警惕距骨脱位可能,禁止自行复位。
3、活动受限踝关节主动背屈受限超过30度或完全无法承重行走,可能存在下胫腓联合分离,应使用支具固定并拍摄X线片。
4、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阳性或踝关节异常晃动提示韧带完全断裂伴半脱位,需MRI评估是否需手术修复,避免反复错位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伤后48小时内遵循RICE原则制动,若出现明显畸形或异常骨擦感应急诊处理,康复期可进行踝泵训练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