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出现骨质增生可能与遗传因素、运动损伤、姿势不良、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骨质增生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骨质增生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等软骨保护剂。
2、运动损伤长期高强度运动或关节外伤可能导致软骨磨损。需减少跑跳等冲击性运动,采用游泳等低负荷锻炼。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等抗炎镇痛药物。
3、姿势不良长期低头、驼背等不良体态会加速脊柱退变。应纠正坐姿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改善脊柱稳定性。
4、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需完善血钙、碱性磷酸酶等检查,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伴随严重疼痛时可考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日常需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体重超标增加关节负荷,出现持续疼痛或关节变形应及时就诊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