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低钠血症通常由水分摄入过多、利尿剂使用、肾上腺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限制每日水分摄入量在1000-1500毫升,增加食盐摄入至每日10-12克。避免饮用啤酒、果汁等低渗液体,可适量食用咸菜、酱油等高钠食物。
2、补充电解质轻中度患者可口服氯化钠片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严重者需使用3%高渗盐水缓慢纠正,治疗期间需监测血钠上升速度。
3、药物治疗托伐普坦可用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氢化可的松适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呋塞米能帮助排除多余水分。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原发病治疗心衰患者需优化利尿方案,肝硬化患者需控制腹水,肾病患者需调整透析参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
治疗期间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复查血钠水平。避免快速纠正导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