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患者的胸廓通常表现为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等特征。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表现,主要由肺泡壁破坏、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导致。
1、桶状胸肺气肿患者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与横径比例接近1:1。这是由于长期肺泡过度充气使胸骨向前隆起,肋骨呈水平位抬高所致。体检可见胸廓固定于吸气状态,锁骨上窝和肋间隙饱满。这种改变会限制呼吸肌的有效收缩,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症状。
2、肋间隙增宽患者肋间隙明显增宽甚至外翻,尤其在吸气时更为显著。这是肺容积持续增大对胸壁产生的机械性扩张作用。触诊时可发现肋间隙软组织弹性降低,叩诊呈现过清音。该体征与膈肌低平共同构成典型的肺过度充气表现。
3、呼吸运动减弱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普遍减小,表现为浅快呼吸模式。因肺泡结构破坏导致呼气阻力增加,患者常需动用辅助呼吸肌完成呼吸动作。观察可见胸腹矛盾运动,即吸气时腹部内陷而非正常外凸。这种异常呼吸模式会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
4、叩诊过清音胸部叩诊可闻及广泛过清音,肺下界下移且移动度减弱。心脏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这些变化反映肺内残气量增加和膈肌位置下降。严重者叩诊音接近空盒音,提示存在巨大肺大泡可能。
5、听诊呼吸音减弱听诊双肺呼吸音普遍减低,呼气相延长伴哮鸣音。由于气道塌陷和黏液栓塞,部分患者可闻及散在干啰音。心音听诊遥远是胸廓过度膨胀的继发表现,需与心包积液鉴别。
肺气肿患者应坚持呼吸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练习。日常需避免呼吸道感染,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膈肌压迫。建议定期监测肺功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冬季注意保暖,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