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和脚痛可通过疼痛特点、发作诱因、伴随症状、检查指标及病程进展五方面区分。
1、疼痛特点:
痛风发作常表现为突发性单关节剧痛,多见于大脚趾根部,疼痛程度在24小时内达高峰,局部皮肤发红发热。普通脚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可能由劳损、外伤引起,疼痛范围较广且无典型昼夜节律。
2、发作诱因:
痛风发作多与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饮酒或脱水相关,夜间发作更常见。普通脚痛通常与长时间行走、鞋子不适或运动损伤有关,诱因明确且与代谢无关。
3、伴随症状:
痛风急性期常伴关节明显肿胀、皮肤发亮,可能伴随低热或全身不适。非痛风性脚痛多仅有局部压痛,严重时可出现淤青或活动受限,但无全身症状。
4、检查指标:
痛风患者血尿酸值常超过420微摩尔/升,关节液检查可见尿酸钠结晶。普通脚痛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软组织损伤或骨关节退变,但血尿酸及炎症指标通常正常。
5、病程进展:
痛风未经治疗时症状多在3-10天自行缓解,但会反复发作并可能形成痛风石。普通脚痛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无周期性发作特点。
日常需控制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时足部过度负重,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急性期可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力,长期高尿酸血症患者需限制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若关节出现持续红肿热痛或影响行走能力,建议尽早就医完善尿酸检测及关节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