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成功的有效指征主要包括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可触及、瞳孔缩小、面色转红润及意识逐渐恢复。
1、自主呼吸恢复:
患者出现规律或不规律的自主呼吸动作,表现为胸廓起伏或口鼻有气流,是心肺复苏有效的关键指标之一。此时需持续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防止呼吸再次停止。
2、颈动脉搏动可触及:
按压过程中或停止按压后,在颈部甲状软骨旁1-2厘米处能触及与心跳同步的搏动,说明心脏已恢复有效泵血功能。需注意避免将施救者自身手指脉搏误判为患者搏动。
3、瞳孔缩小:
脑部供氧改善后,原本散大的瞳孔会逐渐缩小至正常范围2-4毫米,对光反射恢复。瞳孔变化反映脑干功能恢复情况,但需排除药物影响。
4、面色转红润:
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由紫绀转为红润,表明外周循环得到改善。需注意与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樱桃红色皮肤相鉴别。
5、意识逐渐恢复:
患者可能出现呻吟、肢体活动等反应,严重者可能仅表现为疼痛刺激时的躲避动作。意识恢复程度与脑缺氧时间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成功后应保持患者侧卧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避免立即喂食喂水,注意保暖但不要过热。后续需进行系统性的心脏功能评估和神经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脑部CT等。建议康复期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饮食以低盐低脂、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为主,如深色蔬菜、深海鱼类等,同时需定期随访心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