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呼吸重、气喘可能与心肺功能下降、慢性疾病或环境因素有关,需排查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1. 心肺功能衰退
年龄增长导致肺弹性下降、肺泡表面积减少,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轻微活动时可能出现代偿性呼吸加深加快,表现为呼吸粗重。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日常可尝试腹式呼吸训练:平躺时一手放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每天练习10分钟。
2. 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肺气肿患者肺泡结构破坏,都会加重呼吸负担。典型表现为晨起咳嗽、咳痰伴喘息。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严重时需氧疗。居家应保持空气湿度40%-60%,避免油烟刺激。
3. 心血管问题
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会影响气体交换,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也会引发呼吸困难。特征为平卧时气喘加重,需垫高枕头睡眠。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三天内增长2公斤需就医。
4. 贫血或代谢异常
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组织供氧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代谢率增高,都会加速呼吸频率。需要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缺铁性贫血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配合维生素C,甲亢患者需服用甲巯咪唑。饮食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摄入。
5. 环境与心理因素
PM2.5超标会刺激呼吸道,焦虑状态可能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雾霾天减少外出并使用空气净化器,焦虑引发的呼吸急促可用纸袋罩住口鼻呼吸,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缓解症状。
老年人出现持续性气喘应及时做胸部CT、心电图、BNP检测,夜间突发呼吸困难伴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心衰,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稳定期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每周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慢性鼻咽炎可能会引起咳嗽气喘,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
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的慢性炎症,由于炎症刺激可能导致鼻咽部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咽喉部或气管,刺激咽喉和气管黏膜,从而引发咳嗽。当炎症波及下呼吸道或合并支气管高反应性时,可能出现气喘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慢性鼻咽炎患者,或本身存在过敏性体质的人群。
部分慢性鼻咽炎患者仅表现为鼻咽部干燥、异物感或轻微疼痛,咳嗽气喘症状不明显。这类患者通常炎症范围较局限,未对下呼吸道造成明显影响。个体差异、环境因素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也会影响症状表现。
慢性鼻咽炎患者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如出现持续咳嗽气喘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