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可能引发肾积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尿源性脓毒症、尿路结石等并发症。尿路梗阻是指尿液排出受阻,可能由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肾积水尿液排出受阻时,肾盂和肾盏内压力升高,导致肾实质受压萎缩。长期肾积水可能伴随腰部胀痛、排尿减少,严重时引发肾皮质变薄。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梗阻部位,解除梗阻后部分肾功能可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
2、尿路感染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引发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液浑浊,严重时出现血尿。需进行尿培养后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梗阻未解除时感染易复发。
3、肾功能损害持续高压状态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出现水肿、乏力等尿毒症表现。需监测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常用保护肾功能药物有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
4、尿源性脓毒症严重感染时细菌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血压下降。需紧急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同时解除梗阻。延误治疗可能诱发多器官衰竭。
5、尿路结石尿液滞留促使晶体沉积形成结石,加重梗阻。可表现为突发肾绞痛、血尿。根据结石成分使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或排石颗粒,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尿路梗阻患者应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憋尿及高嘌呤饮食。出现排尿困难、腰腹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病情变化。长期梗阻未解除者可能需留置输尿管支架或肾造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