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尿漏、周围脏器损伤、结石残留等后遗症。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属于微创手术但仍有并发症风险。
1、出血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因穿刺过程中损伤肾实质血管导致。轻度表现为血尿,严重者可出现肾周血肿甚至休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可降低出血概率,术后需绝对卧床24小时并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对于持续性出血,可能需要介入栓塞治疗或二次手术止血。
2、感染经皮肾镜操作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泌尿系统,引发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腰痛、脓尿等症状。术前需完善尿培养检查,术后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3、尿漏穿刺通道未完全闭合时可导致尿液外渗,形成尿性囊肿或皮肤瘘管。多数患者通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和肾造瘘管可自行愈合,严重者需行输尿管镜检或开放手术修补。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有助于减少尿漏发生。
4、脏器损伤穿刺过程中可能误伤胸膜、结肠、肝脏等邻近器官。胸膜损伤可导致气胸或胸腔积液,需行胸腔闭式引流。结肠穿孔需禁食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行结肠造瘘术。严格术前影像评估和术中实时超声监测能有效预防此类并发症。
5、结石残留复杂结石可能无法一次取净,残留结石可导致症状复发。术后需复查CT评估取石效果,对于较大残留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二次经皮肾镜处理。合并代谢异常者应进行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预防结石复发。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腰痛、大量血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后复查CT评估肾脏恢复情况。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输尿管狭窄等迟发性并发症。
肾结石患者并非都可以做经皮肾镜取石术,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直径超过20毫米的肾结石或复杂鹿角形结石,但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未控制的感染或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时禁止手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主要适用于结石体积较大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结石直径在20-30毫米时,手术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对于位于肾盂或上盏的结石,手术路径更易建立。患者需满足凝血功能正常、无活动性尿路感染等基本条件,术前需通过CT或超声明确结石定位。
当患者存在严重肥胖导致穿刺深度超过20厘米时,手术操作难度显著增加。孤立肾合并结石若肾功能已受损,手术风险可能超过获益。妊娠期女性因放射暴露禁忌而无法进行该手术。脊柱畸形或既往肾手术史导致解剖结构异常者,需谨慎评估手术可行性。
肾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术后需监测尿液颜色变化,避免剧烈运动1-2周。出现持续发热或腰痛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辅助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