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出血或腰部疼痛,但通常属于可控范围内的一过性反应。该手术通过微创通道清除肾结石,术中器械操作可能对肾实质或集合系统造成轻微损伤,导致术后血尿或穿刺部位隐痛。
术后血尿多表现为淡红色尿液,与肾脏穿刺通道的毛细血管破裂有关。多数患者在24-48小时内尿液颜色逐渐转清,期间建议增加饮水量促进残石排出。腰部不适常集中在穿刺点周围,呈钝痛或牵拉感,与筋膜层创伤性炎症相关,通常3-5天可缓解。这两种反应属于机体正常修复过程,可通过卧床休息、腹带加压包扎等方式改善。
若出现鲜红色血尿伴血块、持续加重的腰痛或发热寒战,需警惕严重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这种情况可能与术中较大血管损伤、结石残留刺激或尿路感染有关,需要立即进行超声检查、血常规监测,必要时行介入栓塞止血或抗感染治疗。高龄患者、既往有出血倾向或泌尿系统畸形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术后应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剧烈咳嗽或过早下床活动。饮食需适当补充铁元素和优质蛋白,促进创面愈合。定期复查泌尿系彩超和尿常规,观察结石清除效果及肾功能恢复情况。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联系主刀医生评估处理。
肾结石患者并非都可以做经皮肾镜取石术,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直径超过20毫米的肾结石或复杂鹿角形结石,但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未控制的感染或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时禁止手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主要适用于结石体积较大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结石直径在20-30毫米时,手术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对于位于肾盂或上盏的结石,手术路径更易建立。患者需满足凝血功能正常、无活动性尿路感染等基本条件,术前需通过CT或超声明确结石定位。
当患者存在严重肥胖导致穿刺深度超过20厘米时,手术操作难度显著增加。孤立肾合并结石若肾功能已受损,手术风险可能超过获益。妊娠期女性因放射暴露禁忌而无法进行该手术。脊柱畸形或既往肾手术史导致解剖结构异常者,需谨慎评估手术可行性。
肾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术后需监测尿液颜色变化,避免剧烈运动1-2周。出现持续发热或腰痛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辅助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