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一般需要隔离7-10天,隔离时间主要与症状消退情况及病毒排出周期有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隔离期的设定基于病毒传播特点,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通常从发热开始计算隔离时间。多数患儿在发病后7天内症状明显缓解,疱疹逐渐结痂,此时传染性显著降低。部分患儿可能持续排毒至发病后10天,尤其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时排毒时间较长。隔离期间需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应单独消毒。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愈合、手足皮疹结痂是解除隔离的参考标准。
患病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引发感染。饮食宜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减少口腔刺激。患儿衣物应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居室定期通风。恢复期仍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等迟发表现,无须过度紧张。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后应对密切接触者观察10天,同时加强环境消毒。
水痘隔离期一般为14-21天,具体时间需根据皮疹结痂情况和患者免疫状态调整。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隔离期主要覆盖从出疹前1-2天至所有皮疹完全结痂的阶段。典型病程中,皮疹在发病后5-10天内陆续出现并结痂,此时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疱液传播的风险显著降低。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隔离14天通常可满足防控需求。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因症状较重,可能需要延长至21天以确保痂皮完全脱落。免疫缺陷患者需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确定隔离时长,这类人群的病毒排放期可能持续更久。隔离期间应单独使用卧室和卫浴设施,避免与未接种疫苗者或孕妇接触。所有衣物餐具需高温消毒,环境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患者康复后仍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发热或新发皮疹,家庭成员应接种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暴露后预防。学校等集体机构需查验医疗机构出具的解除隔离证明,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复课。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合理膳食有助于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