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并发症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纠正贫血、防治感染、改善骨代谢等方式治疗。肾病并发症通常由肾功能损害、代谢紊乱、免疫异常、微循环障碍、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肾病常见并发症,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水钠潴留有关,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血压变化。
2、调节血糖糖尿病肾病易出现血糖波动,与胰岛素抵抗和肾脏糖异生异常相关,常伴有多饮多食症状。推荐使用阿卡波糖片、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配合低升糖指数饮食,避免空腹血糖检测值超过7mmol/L。
3、纠正贫血肾性贫血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导致,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临床常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治疗。需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补充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等食物。
4、防治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易引发泌尿系统或呼吸道感染,与尿毒症毒素蓄积有关,可能出现发热、尿频等症状。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
5、改善骨代谢肾性骨病由钙磷代谢紊乱和维生素D活化障碍引起,表现为骨痛、骨折等。需服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配合低磷饮食。定期检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肾病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保持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每次30分钟。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变化,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出现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时需立即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夏季防止脱水引发急性肾损伤。
高尿酸血症肾病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使用降尿酸药物、碱化尿液、透析治疗等方式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通常由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过多、肾脏功能受损、遗传因素、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食物嘌呤含量较高,应尽量避免食用。可以适量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嘌呤含量较低且有助于尿酸排泄。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煎烤。
2、增加饮水量每日保持2000-3000毫升的饮水量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建议分次少量饮用,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主。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酒精类饮品,这些饮品可能抑制尿酸排泄。夜间也应保持适量饮水,防止尿液过度浓缩。
3、使用降尿酸药物别嘌醇片可抑制尿酸生成,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型患者。苯溴马隆片能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非布司他片是一种新型降尿酸药物,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尿酸水平。
4、碱化尿液碳酸氢钠片可以碱化尿液,提高尿酸溶解度。枸橼酸钾颗粒不仅能碱化尿液,还能补充钾离子。使用碱化尿液药物时需监测尿pH值,维持在6.2-6.9较为适宜。避免过度碱化导致钙盐沉积。
5、透析治疗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蓄积的尿酸和其他代谢废物。血液透析每周需要进行2-3次,每次4小时左右。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每日需要更换透析液3-5次。
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低嘌呤饮食,每日保持足够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定期监测血尿酸、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出现关节肿痛、尿液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