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排便通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肝性脑病通常由肝功能衰竭、门体分流、电解质紊乱、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控制在20-40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制品。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吸收。保证足够热量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保持排便通畅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使用乳果糖等渗透性泻药维持每日2-3次软便。可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降低肠道pH值。禁用肥皂水等碱性灌肠液,避免增加血氨吸收。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3、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观察意识状态变化,使用肝性脑病分级量表评估病情。定期检测血氨、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警惕脑水肿发生。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备好吸引装置防止误吸。
4、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更换体位。留置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房定期紫外线消毒,限制探视人数。出现发热立即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使用抗生素。
5、心理疏导向家属解释病情变化特点,指导识别早期症状。患者清醒时用简单语言反复告知所处环境。避免突然刺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必要时使用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协助康复期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肝性脑病患者需长期低蛋白饮食,可选用米面制品、新鲜果蔬、蜂蜜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进行适度活动如床边坐起、肢体伸展,但避免过度疲劳。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掌握意识状态评估方法。定期复查血氨及肝功能,严格遵医嘱服用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等降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戒烟戒酒,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出现嗜睡、行为异常等前驱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肝性脑病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使用缓泻剂、灌肠治疗、人工肝支持等方式治疗。肝性脑病便秘通常由血氨升高、肠道菌群紊乱、胃肠动力不足、药物副作用、肝功能衰竭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便秘,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并吸附毒素。肝性脑病患者可选择燕麦、西蓝花等低蛋白高纤维食物,避免过量蛋白质加重血氨升高。每日分次饮用适量温水也能软化粪便。
2、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产氨菌过度繁殖。益生菌能分解肠道内氨类物质,减少毒素吸收。需与乳果糖等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以避免相互影响。
3、使用缓泻剂乳果糖口服溶液通过渗透作用保留肠道水分,刺激排便并降低肠道pH值抑制产氨菌。聚乙二醇4000散可增加粪便含水量。两者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电解质紊乱。
4、灌肠治疗对于严重便秘合并意识障碍者,可采用生理盐水或乳果糖溶液灌肠快速清除肠道积便。灌肠能直接减少氨的吸收,但频繁操作可能损伤肠黏膜。操作前需评估凝血功能。
5、人工肝支持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人工肝治疗可替代部分肝功能,清除血氨等毒素。适用于肝功能衰竭导致的顽固性便秘伴肝性脑病,需在三级医院专科实施。
肝性脑病便秘患者应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饮食需严格限制动物蛋白摄入,优先选择植物蛋白。监测血氨水平变化,出现嗜睡或行为异常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加重电解质紊乱。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及意识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