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夜尿增多等。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1、乏力乏力是尿毒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贫血。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精神萎靡,轻微活动后即感疲劳。贫血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随着病情进展,乏力症状会逐渐加重。
2、食欲减退食欲减退多由尿毒症毒素蓄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口苦、口臭、味觉改变,对肉类等蛋白质食物产生厌恶感。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可发展为厌食、体重下降。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加重病情。
3、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主要与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刺激胃肠黏膜有关。症状多发生在晨起或进食后,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胃肠炎而延误诊治。
4、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在尿毒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能与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瘙痒多呈全身性,夜间加重,皮肤干燥脱屑,可见抓痕。常规止痒药物效果不佳,需通过透析改善肾功能才能缓解。
5、夜尿增多夜尿增多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患者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尿量增多,尿比重降低。随着肾功能减退,后期可能发展为少尿或无尿。夜尿增多易导致睡眠障碍,加重疲劳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保持适度水分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早期发现并干预可延缓尿毒症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透析治疗不能治愈尿毒症,但能替代肾脏部分功能以维持生命。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进行长期管理。
透析通过人工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血液透析需每周到医院进行3-4次治疗,每次持续3-5小时,利用透析机过滤血液。腹膜透析则通过腹腔内置管和透析液每日居家操作,更灵活但感染风险略高。两种方式均能缓解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延缓并发症进展,但无法恢复肾脏原有功能。
尿毒症患者需终身依赖透析或接受肾移植。肾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方法,但供体匹配困难且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透析期间需严格限制水分、钾、磷的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红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避免高磷血症导致血管钙化。
建议患者遵医嘱规律透析,配合低蛋白饮食,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出现皮肤瘙痒、骨痛等并发症时,可选用碳酸镧咀嚼片降血磷,或注射重组人促红素纠正贫血。日常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