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可以吃退烧药,但需根据年龄、体重和症状严格遵医嘱使用。儿童常用退烧药主要有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禁止使用阿司匹林或含氨基比林的药物。
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对胃肠刺激较小,但脱水患儿慎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过量可能造成肝损伤,需精确计算剂量。小儿退热栓通过直肠给药,适用于呕吐或拒服药物的情况,但可能刺激直肠黏膜。
2个月以下婴儿发热禁用任何退烧药,需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热性惊厥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盲目加大剂量。退烧药使用间隔应大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体温低于38.5摄氏度且精神状态良好时无须用药。
物理降温可作为辅助措施,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少量多次补充水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比单纯关注体温更重要,出现嗜睡、抽搐、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紧急就医。退烧药仅对症治疗,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反复发热应查明病因。
常用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等。退烧药适用于发热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1、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可缓解轻至中度疼痛。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胃肠刺激较小,但需注意避免超量使用以防肝损伤。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2、布洛芬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牙痛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炎症介质产生,退热效果持续较久。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服。
3、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用于成人感冒发热及慢性疼痛治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炎症反应。但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哮喘患者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儿童病毒感染期间禁用,以防瑞氏综合征风险。
4、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多用于骨关节炎、痛风等炎症性发热,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发挥强效抗炎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长期服药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妊娠晚期禁用。
5、洛索洛芬钠洛索洛芬钠适用于术后发热及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发热,具有较强镇痛消炎作用。用药后可能出现嗜睡症状,驾驶员等需警惕。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存在交叉过敏风险,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发热期间除药物降温外,建议多饮温水保持体液平衡,采用温水擦浴辅助物理降温。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体温超过三天未退或出现意识改变、皮疹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退烧药不宜长期连续使用,服药后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需停药并及时就诊。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务必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