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受凉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等方式治疗。宝宝受凉腹泻通常由腹部受凉、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乳糖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清淡。已添加辅食的宝宝暂停新食材引入,以已适应的低纤维食物为主。
2、补充水分每2-3小时补充适量温开水或淡盐水,观察排尿量和口腔湿润度。若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征兆,需立即就医。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采用小勺少量多次喂服,防止呕吐。
3、腹部保暖使用温热毛巾或婴儿专用暖贴隔着衣物热敷腹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每次15-20分钟。睡眠时穿戴棉质肚围,避免夜间踢被受凉。按摩时顺时针轻揉脐周,促进肠蠕动恢复。
4、口服补液盐选择儿童专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分次服用以纠正电解质紊乱。不可用运动饮料或自制糖盐水替代,避免糖分过高加重腹泻。若宝宝拒绝饮用,可用滴管缓慢喂入。
5、使用益生菌可选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儿童适用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用热水冲调。持续使用至症状缓解后2-3天。
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和排便情况,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种类,避免生冷食物。注意家庭成员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建议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以预防病毒性腹泻。
宝宝受凉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等方式处理。
受凉发烧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补充水分可选择温开水、米汤或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着宽松透气,饮食以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