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10点多属于明显升高,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筛查等方式综合管理。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减退、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饮食控制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粗粮。每日蔬菜摄入量建议达到500克以上,优先选择绿叶蔬菜。限制高糖水果如荔枝、香蕉的摄入量,可适量食用草莓、蓝莓等低糖水果。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煎炸食品。
2、运动干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每次持续30-40分钟。可结合抗阻训练如深蹲、弹力带练习,每周2-3次。运动时需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避免空腹运动。
3、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片可作为基础用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阿卡波糖片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适合餐后血糖升高者。格列美脲片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作用,但需警惕低血糖风险。西格列汀片属于DPP-4抑制剂,具有血糖依赖性调节作用。胰岛素注射液适用于口服药效果不佳或存在急性并发症时。
4、血糖监测建立血糖监测记录本,包含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值。使用血糖仪检测指尖血时需规范操作,定期校准仪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连续记录血糖波动曲线,特别适合血糖波动大者。监测结果应定期与医生沟通,作为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5、并发症筛查每3-6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长期控糖效果。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足部检查需观察有无溃疡、感觉异常,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定期测量血压、血脂,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睡眠。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学习糖尿病知识,参加患者教育课程。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定期复诊内分泌科,根据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足部护理,选择透气舒适的鞋子,每日检查双足。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注明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