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溃烂可通过皮肤护理、药物干预、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放疗性皮炎通常由放射线损伤、局部感染、皮肤屏障破坏、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皮肤护理保持溃烂部位清洁干燥,使用无刺激性清洁剂,避免摩擦和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溃烂面可用生理盐水湿敷,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2、药物干预皮肤溃烂可能与感染、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渗出、疼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
3、物理治疗低能量激光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冷敷可缓解局部灼热感,但需注意避免冻伤。光动力疗法对顽固性放射性皮炎有一定效果。
4、手术治疗严重皮肤坏死可能需要清创手术,大面积缺损需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干预通常在其他治疗无效时考虑,需由整形外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日常应避免阳光直射放疗部位,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皮肤修复,出现严重溃烂应及时复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使用偏方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