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中医调理改善,常见证型包括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虚血瘀、寒凝血滞等。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中药、针灸、艾灸等方式综合干预。
1、气血不足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周期延迟,多因过度劳累或营养不良导致。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补益气血,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2、肝郁气滞常见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暗紫有块,与情绪压力相关。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剂可疏肝解郁,配合太冲穴针灸调理气机。
3、肾虚血瘀多伴腰膝酸软、经血色暗夹血块,与先天不足或流产损伤有关。左归丸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可补肾活血化瘀。
4、寒凝血滞表现为经期腹痛喜暖、经血紫暗,多因受寒或贪凉引起。温经汤、艾附暖宫丸配合神阙穴隔姜灸可温经散寒。
建议在正规中医机构辨证施治,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避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生冷饮食,适度练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辅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