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发炎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但需根据感染程度和个体差异判断,常见诱因包括进水刺激、过度掏耳、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
1、进水刺激游泳或洗头时外耳道进水可能导致炎症,表现为轻微瘙痒或胀痛。保持耳道干燥,可用无菌棉签吸干水分,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理。
2、过度掏耳频繁掏耳损伤皮肤屏障易引发炎症,伴局部红肿。停止掏耳行为,必要时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辅助消炎。
3、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需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症状包括剧烈疼痛和黄色分泌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4、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常见于潮湿环境,表现为白色絮状分泌物和顽固瘙痒。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联用环丙沙星。
自愈期间避免抓挠耳朵,饮食宜清淡,若72小时内无缓解或出现发热、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