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结石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阻塞胆管、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异常、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
1、药物溶石药物溶石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这类药物能促进胆汁中胆固醇溶解,但需长期服用且复发率较高。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结石溶解情况。药物溶石对色素性结石无效,合并急性感染时需先控制炎症。
2、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单发胆固醇结石且直径小于2厘米的患者。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粉碎结石,术后需配合药物促进碎石排出。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存在结石残留,部分患者会出现胁肋部疼痛或血尿。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该治疗方式。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方式。通过腹壁小切口置入器械完成胆囊切除,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术前需评估胆总管是否合并结石,术中可能转为开腹手术。术后可能出现肩部放射性疼痛、胆汁漏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
4、开腹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严重粘连、胆囊穿孔或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预防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5、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适用于高龄、合并多系统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影像引导穿刺胆囊置管引流胆汁,可迅速缓解症状。引流期间需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该方法为姑息性治疗,后续仍需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行根治性手术。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后需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建议选择低脂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警惕胆管结石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残余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