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确实容易感染风邪。风邪是中医术语,指外界风邪侵袭人体导致的疾病,春季气候多变、风力较大,人体阳气升发但卫外功能相对薄弱,更易受风邪侵袭。
春季风邪致病与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初春时节气温波动明显,昼夜温差可达10-15摄氏度,人体汗孔开阖调节频繁。此时若衣着单薄或汗出当风,风寒之邪易从皮毛入侵。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寒、热、湿等邪气,风寒侵袭可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头痛项强;风热上扰则见咽喉肿痛、咳嗽黄痰;风湿犯表会出现关节酸痛、肌肉沉重。部分人群在春季出现过敏性鼻炎发作或哮喘加重,也与风邪扰动肺系相关。
风邪致病存在个体差异。儿童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春季外出活动增多时更易受风;老年人阳气不足、腠理疏松,风邪易直中经络;久病体虚者卫外不固,轻微受风即可诱发旧疾。地域因素也影响风邪致病概率,北方地区春季多风沙天气,南方地区则多见潮湿暖风,不同性质的风邪会导致差异性的临床表现。
预防春季风邪需注意防风保暖,尤其护住后颈、腰腹等易受风部位。户外活动时可佩戴轻便围巾,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饮食宜清淡温润,适量食用葱姜、紫苏等辛散之品帮助宣发卫阳。出现明显怕风、头痛、流涕等症状时,可用防风通圣颗粒、玉屏风口服液等中成药调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