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常用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减充血剂、免疫调节剂五类。
1、抗组胺药:
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鼻痒、喷嚏等症状。常用第二代口服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小的特点。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鼻喷剂起效更快,适用于突发症状控制。
2、糖皮质激素鼻喷剂:
作为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常用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等,需连续使用1-2周达最佳效果。正确喷药姿势为交叉手喷药,避免直接喷向鼻中隔。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针对白三烯介导的炎症通路,特别适合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代表药物孟鲁司特钠需每日规律服用,可改善夜间鼻塞症状。与抗组胺药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4、减充血剂:
盐酸羟甲唑啉等鼻用减充血剂能快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反跳性鼻充血。儿童患者建议选择浓度较低的剂型,老年人需警惕升高血压风险。
5、免疫调节剂:
对于常规药物控制不佳的重度患者,可考虑奥马珠单抗等IgE单抗治疗。舌下含服免疫疗法适用于尘螨过敏者,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3-5年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需保持室内清洁,使用防螨床品,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并佩戴防护口罩。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症状。鼻腔冲洗可清除过敏原,建议每日1-2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有助于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冷空气刺激。症状持续加重或伴发哮喘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过敏性鼻炎不建议放任不管,长期未控制可能诱发鼻窦炎、哮喘等并发症。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避免过敏原、鼻腔冲洗、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治疗等。
1、避免过敏原明确并远离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原是防治基础。使用防螨床品、保持室内通风、佩戴口罩可减少接触。过敏原检测有助于针对性规避,但部分环境过敏原难以完全避免。
2、鼻腔冲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清除过敏原和炎性介质,缓解鼻塞流涕。建议使用专用洗鼻器,水温接近体温,每日1-2次。儿童需在家长指导下操作,避免呛咳。
3、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快速缓解喷嚏、鼻痒。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驾驶前慎用。妊娠期患者需医生评估后用药。
4、鼻用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鼻喷激素能减轻黏膜炎症,改善鼻通气。需规律使用1-2周见效,不可长期超量使用。用药后漱口可降低口腔真菌感染风险。
5、免疫治疗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过敏原提取物,通过逐步脱敏改善体质。疗程通常3-5年,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哮喘发作等不良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冬季注意保暖,外出佩戴围巾保护口鼻。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合并哮喘或鼻息肉需定期复查肺功能与鼻内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头痛、嗅觉减退时,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