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椎体成形术和康复训练。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卧床期间每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避免腰部扭转。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床上四肢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
2、支具固定:
疼痛减轻后需佩戴定制胸腰骶支具3-6个月。支具应贴合身体曲线,上缘达胸椎中段,下缘覆盖骶骨。每日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仅在洗澡和卧床休息时可暂时解除。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配合肌肉松弛剂减轻痉挛。骨质疏松性骨折需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等。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肾功能。
4、椎体成形术:
对于椎体高度丢失超过30%或持续疼痛者,可考虑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通过球囊扩张复位骨折椎体并注入骨水泥,能快速稳定椎体。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需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早期以腰背肌等长收缩为主,6周后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3个月后开始抗阻训练。康复过程中需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
饮食方面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质,可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补充。同时保证维生素D充足,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跳跃和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心理上需保持积极心态,骨折愈合通常需要3-6个月时间。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具体病情有关,轻者可表现为短暂头晕,重者可出现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该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典型症状包括眩晕、视物模糊、平衡障碍等。
轻度患者可能仅需控制血压血脂并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突然转头、规律作息等。若出现持续眩晕伴呕吐、肢体无力或意识障碍,则提示后循环缺血加重,需紧急就医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部分患者因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或颈椎病变压迫血管,可能需介入手术解除压迫。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突发症状加重时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