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暂停通常可以治好,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呼吸支持、体位管理、环境调节、原发病治疗等。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感染、低血糖、贫血、脑损伤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是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常用药物,能刺激呼吸中枢减少发作频率。氨茶碱注射液也可用于改善呼吸驱动,但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毒性反应。对于感染诱发的呼吸暂停,需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
2、呼吸支持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呼吸暂停,可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防止肺泡塌陷,适用于反复发作的中重度病例。有创机械通气仅用于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3、体位管理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胸廓活动度,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但需在监护下进行避免窒息风险。头部适度后仰体位能保持气道开放,配合颈部支撑可减少体位性呼吸暂停。体位干预需每2小时调整一次防止压疮。
4、环境调节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可降低耗氧量,暖箱温度通常设置在36-37摄氏度。减少声光刺激能避免惊跳反射诱发的呼吸暂停,建议噪声控制在50分贝以下。保持适度湿度在50%-60%有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
5、原发病治疗对于败血症引起的呼吸暂停,需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贫血患儿可通过输注浓缩红细胞改善携氧能力。颅内出血导致的呼吸暂停需神经保护治疗,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压。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呼吸暂停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喂养时采用少量多次方式,避免胃食管反流诱发呼吸暂停。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发育状况,进行呼吸训练和运动指导促进肺功能恢复。家长应学会识别呼吸异常表现,掌握基本急救措施,保持居家环境温度稳定,避免被动吸烟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