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糖代谢、抑制免疫反应、抗炎作用、维持心血管功能以及影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
1、调节糖代谢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肝脏糖异生,增加肝糖原的合成与储存,同时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升高血糖水平。这一作用在应激状态下尤为重要,能够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
2、抑制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3、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的红肿热痛。其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效果。
4、维持心血管功能糖皮质激素能够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维持血管张力,保证血压稳定。它还能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调节水盐平衡,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5、影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皮肤变薄。同时,它还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并导致脂肪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
糖皮质激素在生理状态下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多种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抗休克及调节代谢等多重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及内分泌紊乱等。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活化,减轻组织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长期使用需警惕感染风险加重。
2、免疫抑制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生成,用于器官移植后抗排异反应。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倍他米松片等药物能降低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攻击,但可能增加肿瘤发生概率。
3、抗过敏作用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组胺释放,快速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氢化可的松乳膏常用于皮肤过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适用于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
4、抗休克机制大剂量使用时能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环灌注,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辅助用药。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需在监护下使用,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
5、代谢调节功能促进糖异生和蛋白质分解,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向心性肥胖和血糖升高。醋酸可的松片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时,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和血糖水平。
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骨密度,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避免突然停药引发肾上腺危象,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饮食上控制高糖高脂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等。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模糊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