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主要有库欣综合征、血糖升高、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消化道溃疡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多方面影响。
1、库欣综合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糖皮质激素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脂肪重新分布。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变薄、紫纹、多毛等症状。库欣综合征通常与激素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关,减少剂量或停药后症状可能逐渐缓解。
2、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类固醇性糖尿病。激素会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促进肝糖原分解。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典型糖尿病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
3、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作用,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严重时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预防骨量丢失。
4、感染风险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特别是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严重时可能发生机会性感染如肺结核、带状疱疹等。使用期间应避免接触传染源,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消化道溃疡糖皮质激素可能减少胃黏液分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增加消化道溃疡风险。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痛、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建议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避免突然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糖代谢、抑制免疫反应、抗炎作用、维持心血管功能以及影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
1、调节糖代谢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肝脏糖异生,增加肝糖原的合成与储存,同时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升高血糖水平。这一作用在应激状态下尤为重要,能够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
2、抑制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3、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的红肿热痛。其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效果。
4、维持心血管功能糖皮质激素能够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维持血管张力,保证血压稳定。它还能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调节水盐平衡,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5、影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皮肤变薄。同时,它还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并导致脂肪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
糖皮质激素在生理状态下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多种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