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上夹板后手越来越肿不能动可能与夹板固定过紧、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感染、神经压迫或二次损伤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夹板松紧度、抬高患肢、抗感染治疗、营养神经或重新固定等方式缓解。
1、夹板固定过紧夹板包扎时压力过大可能直接压迫血管,导致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皮肤发绀、肿胀加剧伴麻木感,触摸患肢温度明显低于健侧。需立即松解外层绷带,保留内层衬垫,观察末梢血运恢复情况。若30分钟内无改善,应就医调整固定装置。
2、静脉回流受阻肢体长期下垂或缺乏肌肉泵作用时,静脉血液淤积可引发进行性肿胀。特征为手指按压出现凹陷性水肿,皮肤紧绷发亮。建议每小时将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20-30分钟,配合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回流。夜间可用枕头垫高患肢。
3、局部感染开放性骨折或皮肤破损处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伴随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及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取分泌物培养后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感染严重时需拆除夹板引流。
4、神经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受压会出现特定区域感觉减退、肌肉无力。表现为拇指对掌功能受限或爪形手畸形。需通过肌电图确诊后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必要时手术探查减压。
5、二次损伤不当搬运或外力碰撞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X线可见原骨折线增宽或新出现骨片。这种情况需重新复位后改用石膏托固定,配合跌打丸活血化瘀。
骨折后72小时内肿胀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但持续加重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急症。日常应保持夹板干燥清洁,观察指端颜色和感觉变化。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鸡蛋,促进骨痂形成。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愈合。若肿胀伴随剧烈疼痛或皮肤出现水疱,须立即急诊处理。
骨折后手指头痛可通过制动固定、冷敷镇痛、药物止痛、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折后手指头痛通常由局部炎症反应、神经压迫、软组织损伤、骨痂形成、关节僵硬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手指活动加重疼痛。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2-4周,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固定时保持手指功能位,指间关节屈曲15-30度,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2、冷敷镇痛骨折48小时内用冰袋间隔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低温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降低局部代谢缓解疼痛。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3、药物止痛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合并神经痛时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药物使用不超过7天,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4、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被动屈伸训练,每日3组每组10-15次。2周后增加握力球锻炼,配合超声波或红外线理疗促进血液循环。训练强度以轻微疼痛为限,避免暴力牵拉造成二次损伤。
5、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需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2周开始关节活动。陈旧性骨折伴畸形愈合可能需截骨矫形,关节面损伤者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配合CPM机持续被动活动防止粘连。
骨折恢复期保持每日500mg钙质摄入,多食用牛奶、豆腐、西蓝花等富钙食物。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复查监测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持续剧痛、皮肤发紫需立即就医。康复阶段可进行抓握毛巾、捏橡皮泥等精细动作训练,逐步恢复手指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