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通常不建议饮酒。酒精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管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酒精摄入会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导致心率增快、血压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对于已经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心肌供血本身可能不足,饮酒后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等物质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原有狭窄程度进一步恶化。长期饮酒可能干扰脂质代谢,升高甘油三酯水平,促进血管壁斑块形成。
极少数观察性研究显示适量红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这与红酒中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但这类研究存在争议,且保护效果远不足以抵消酒精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潜在危害。对于已经确诊冠状动脉狭窄的人群,任何剂量的酒精摄入都需要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多数心血管专科医生会明确建议戒酒。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调整,除避免饮酒外,还需控制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评估狭窄程度,如有活动后胸闷胸痛加重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情绪管理对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50%-70%时可能出现症状,但个体差异较大。冠状动脉狭窄症状与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心肌耗氧量等因素相关。
冠状动脉狭窄在50%-70%时,部分患者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闷胀感,可能向左肩、下颌或背部放射,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此时心肌供氧与耗氧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当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狭窄血管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引发症状。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完善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肌缺血情况,并开始规范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时,多数患者会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轻微活动甚至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发作。狭窄程度超过90%时,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可能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时间长,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需紧急医疗干预。部分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由于痛觉迟钝,可能在严重狭窄时仍无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这类患者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建议定期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改善心肌供血药物。若出现持续胸痛不缓解,应立即就医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