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发病后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1-3天,若未及时治疗可能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疼痛时长与炎症程度、是否发生穿孔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单纯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多为阵发性隐痛或钝痛,集中于脐周或上腹部,持续6-12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并转为持续性疼痛。此阶段若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配合禁食和静脉补液,疼痛可在24-48小时内逐渐减轻。化脓性阑尾炎疼痛更为剧烈且持续,常伴随发热、呕吐,未经手术干预时疼痛可能持续3天以上,并可能因阑尾穿孔导致全腹膜炎,此时疼痛范围扩大且程度加剧。急性阑尾炎确诊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切口疼痛通常2-3天缓解,但腹腔内炎症吸收需更长时间。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残余感染或粘连性肠梗阻,导致间歇性腹痛持续1-2周。
建议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逐步恢复流质至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以减少肠粘连风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苹果等,预防肠道功能紊乱。
阑尾炎发作期通常不能运动,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低强度活动。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性疾病,需根据病情阶段决定运动方式。
急性发作期患者常有右下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剧烈运动可能加重炎症扩散或诱发阑尾穿孔。需绝对卧床休息并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此阶段任何跑跳、弯腰等动作均可能增加腹压导致风险。
术后恢复2-4周后,若伤口愈合良好且无并发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初期选择散步、慢速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卷腹、举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慢性阑尾炎患者在非急性期可维持适度运动,但需观察运动后是否出现腹痛加剧等异常反应。
康复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补充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促进组织修复。运动前后注意监测体温和腹痛变化,出现持续隐痛或发热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复查。术后3个月内不建议进行对抗性运动或高强度训练,定期复查超声确认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