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慢性肌腱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脚踝慢性肌腱炎通常由长期劳损、外伤、炎症反应、代谢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
1、休息制动减少踝关节活动是缓解肌腱炎的基础措施。急性期需完全停止运动,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固定关节。日常行走时可借助拐杖分担负重,避免上下楼梯或长时间站立。建议选择平底鞋并垫软质鞋垫,睡眠时用枕头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2、物理治疗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冰敷,每次15分钟每日3次。慢性期采用超声波、冲击波等深部热疗促进血液循环。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刺激肌腱修复,每周1次连续4周可改善疼痛。专业医师指导下的牵拉训练能增强肌腱柔韧性,配合低频电疗可缓解肌肉痉挛。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局部涂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酮洛芬凝胶可靶向消炎。肌腱钙化者可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润滑功能,严重炎症时可能需要局部糖皮质激素封闭治疗。
4、康复训练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弹力带抗阻训练,重点强化胫骨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平衡垫训练能增强本体感觉,水中行走可减少关节负荷。康复后期应加入跳跃落地稳定性练习,运动前后务必充分热身并佩戴防护支具。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肌腱严重撕裂需行关节镜下清创术,清除病变组织和钙化灶。跟腱变性者可选择肌腱转移重建术,术后需石膏固定6周。开放性手术适用于广泛粘连病例,术中可能联合PRP注射促进愈合。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运动时循序渐进增加强度。运动后及时冰敷踝关节,避免重复性跳跃动作。建议选择塑胶跑道等缓冲性好的运动场地,定期更换磨损的运动鞋。若出现持续夜间痛或关节僵硬,需及时复查排除其他骨关节病变。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修复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