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炎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发热、精神萎靡、拒奶或进食减少、易激惹等。婴儿脑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该病。
婴儿脑炎早期症状中,发热较为常见,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部分婴儿可能出现低热。精神萎靡表现为嗜睡或反应迟钝,与平时活泼状态明显不同。拒奶或进食减少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婴儿可能表现为吸吮无力或完全拒绝进食。易激惹表现为频繁哭闹且难以安抚,尤其在触碰头部时反应更为明显。部分婴儿可能出现前囟门饱满或膨出,提示颅内压增高。
随着病情进展,婴儿可能出现抽搐、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抽搐可表现为肢体抽动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意识障碍从嗜睡逐渐发展为昏睡甚至昏迷。肌张力异常包括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可能伴随肢体活动减少。部分婴儿可能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脑干受累表现。
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婴儿状态变化,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持婴儿生活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引起脑炎,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合并病毒感染导致脑炎。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需警惕脑炎可能。
疱疹性咽峡炎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通常局限于咽部和肠道黏膜,很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充血、咽峡部灰白色疱疹,病程多为1周左右。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退热、补液、口腔护理等,无须使用抗生素。多数患儿通过充分休息和清淡饮食可自愈。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病毒毒力较强时,肠道病毒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引发病毒性脑炎。此类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免疫缺陷者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颈强直、抽搐、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脑脊液检查确诊。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降颅压等措施,可改善预后。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避免脱水及交叉感染。若出现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