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歪了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正畸手术、牙齿修复、拔牙矫正、功能矫治等方式治疗。下牙歪斜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滞留、牙周疾病、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佩戴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或陶瓷托槽适合中重度牙齿歪斜,通过持续施加压力使牙齿移动至正常位置。隐形矫治器适用于轻度歪斜,可自行摘戴且美观度高。矫治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配合使用咬胶帮助矫治器贴合。常见适应证包括牙列拥挤、反颌、深覆合等。
2、正畸手术正颌手术适用于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下牙歪斜,如下颌前突或后缩。术前需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和模型分析,术中截骨调整颌骨位置。术后需配合正畸治疗精细调整咬合,恢复期可能出现暂时性咀嚼困难。该方式多用于骨性三类错颌畸形患者。
3、牙齿修复全瓷冠或贴面修复适用于个别牙齿轻度歪斜但不愿接受正畸的情况。需磨除部分牙体组织,通过修复体形态调整改善外观。瓷贴面可保留更多牙体,但适应症限于唇侧倾斜的牙齿。修复后可能出现敏感或崩瓷,需避免咬硬物。
4、拔牙矫正针对严重牙列拥挤导致的歪斜,可能需拔除前磨牙创造间隙。常见拔牙位为第一前磨牙,拔牙后利用间隙排齐牙齿并改善面型。拔牙决策需基于模型间隙分析和侧貌评估,可能出现暂时性黑三角间隙,后期通过邻面去釉或牙周手术改善。
5、功能矫治肌功能矫治器适用于儿童替牙期因口呼吸、吐舌等不良习惯导致的下牙歪斜。通过训练舌体位置和唇肌力量引导颌骨发育,常用装置包括Frankel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需每日佩戴16小时以上,配合唇肌训练操效果更佳。
矫正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正畸专用牙刷和牙线清理托槽周围。避免进食黏性食物或硬质零食防止矫治器脱落。定期复查监测牙齿移动进度,出现托槽松动或钢丝扎嘴及时就诊。完成矫正后需按医嘱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初期需全天佩戴,后期逐步改为夜间佩戴。日常可进行叩齿训练增强牙周健康,长期维持矫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