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以及乏力。左心衰是指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循环淤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1、劳力性呼吸困难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这是由于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机体在活动时增加的氧需求,导致肺循环淤血,肺泡换气功能受限。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活动后气促,随着病情进展,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因胸闷、气急而惊醒,需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这是由于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同时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支气管收缩,加重呼吸困难。患者常伴有焦虑、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哮鸣音。
3、端坐呼吸患者无法平卧,需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才能呼吸顺畅。这是由于平卧位时腹腔内脏和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加重肺淤血,而坐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减轻肺循环压力。严重者甚至需要端坐整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4、咳嗽咳痰患者常出现干咳或咳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这是由于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刺激咳嗽反射。夜间和卧位时咳嗽加重,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长期肺淤血还可导致支气管黏膜增厚,分泌物增多。
5、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肌肉组织供血不足,代谢产物堆积所致。同时,夜间呼吸困难导致的睡眠障碍也会加重疲劳感。乏力症状往往被忽视,但却是左心功能减退的重要信号。
左心衰患者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加重水钠潴留。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监测体重变化,每日晨起排尿后称重,若短期内体重增加明显,可能提示病情加重。保证充足睡眠,可抬高床头或使用多个枕头减轻夜间呼吸困难。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避免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加重心脏负担。
老年人心衰可遵医嘱服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心衰通常与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药物组合。
1、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袢利尿剂适用于缓解体液潴留症状,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轻心脏前负荷。布美他尼可作为替代选择,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这类药物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效果显著,长期使用需配合补钾措施。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等能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的死亡率。用药初期需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干咳副作用明显者可换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滴定至目标剂量。
3、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需在病情稳定后使用,通过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改善预后。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急性心衰发作期应暂缓使用。卡维地洛兼具α受体阻断作用,适用于部分难治性心衰。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可拮抗心肌纤维化,与袢利尿剂联用能减少钾流失。依普利酮选择性更高,适合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测血钾和肾功能,避免出现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5、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替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转换用药前需确保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6小时以上,起始剂量需根据肾功能调整。
心衰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适度进行有氧康复训练如步行、太极拳,以不诱发呼吸困难为度。定期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及时就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按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