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中风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1、溶栓治疗:溶栓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关键治疗手段,通过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治疗需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mg。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致残率,但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
2、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中风,阿司匹林是首选药物,常用剂量为100mg/天。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mg/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适用于高风险患者,疗程一般为21天。
3、降压治疗: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预防中风复发。首选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5mg/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10mg/天。降压目标为
疱疹病通常指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若出现水疱、疼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喷昔洛韦乳膏等药物。
疱疹病多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常表现为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簇集性水疱,可能伴随灼热感或疼痛。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为主,阿昔洛韦片能干扰病毒DNA合成,泛昔洛韦胶囊口服后转化为活性成分起效,喷昔洛韦乳膏则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急性期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若出现发热或皮损扩散,提示病情较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皮肤修复。